(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嗡,嗡,嗡……
最近不少哈尔滨市民发现 室外温度还在忽冷忽热变化中 室内蚊子却先活跃起来 趁人不备“打赏红包”这些蚊子到底哪来的?如何预防叮咬或止痒呢?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毒虫叮咬中心主任王伟。
#被它“偷袭”
“外面还挺凉的,怎么就有蚊子了?晚上就隐约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没想到第二天果真在孩子的额头上发现了一个大红包,孩子直说痒,抓挠后肿得更厉害了。”市民王先生说。 无独有偶,市民李女士这两天也被蚊子“偷袭”了,她也一直在猜测这些蚊子是哪来的,真的是像邻居们说的那样“是下水道里滋生的”吗?#寻找“老巢”
据了解,目前出来“行凶”的多是“越冬蚊”。由于北方冬季室内温度高,蚊子会在入冬前储备足够的血,然后找到楼道、地沟等相对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气温逐渐升高,满足了繁殖条件,便开始“苏醒”,从房门、烟道、通风口、下水道等进入居民家咬人补充能量。哈尔滨市常见的越冬蚊是淡色库蚊,多以成虫的形态“猫冬”。洗衣机背面、地漏处、花盆的土和底座积水等潮湿的地方,都有可能暗藏它们的身影。
#医生建议
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毒虫叮咬中心主任王伟说,蚊子喜欢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新陈代谢较快)的人下手,如孩童、刚运动过的人、孕妇等。而且,因为经历了越冬过程,这类蚊子吸血量会相对比平常大一些,所以叮咬后症状也会感觉更明显一些。医生建议,此时不要用手抓挠,以防造成伤口感染。如果瘙痒的感觉明显,可以使用碱性肥皂水轻揉3-5分钟,达到解痒、预防感染的目的。如果是过敏体质者,被叮咬后如果局部红肿面积较大,可涂抹或口服一两天抗过敏药,即可消退。
内容来源:新街派 生活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