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不小心掉进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羊肉美食宇宙

白瓷碗里, 奶白色 的 羊汤 氤氲着热气,粉嫩嫩的 羊肉片 肥瘦相间, 层层叠叠 ,如缥缈烟波里的 “蓬莱仙山” ,蒸腾着浓浓的香味。几叶 香菜 、几星 葱花 点缀其间,像 翡翠的小船 ,招引着食客的 味觉靠岸 。寒冬时节,一口下肚,整个人都 舒展开来 。

单县羊肉汤,沸腾的年味。

摄影/李浩

青瓷盆中, 清澈 的 羊汤 浮着点点油花,厚厚的 羊肉片 码放其中,瘦肉 细嫩软烂 ,肥肉 晶莹剔透 ,仿佛一座 “肉假山” 立在着小小的 “汤泉” 之上。滴几滴 红彤彤 的辣椒油,和青葱香菜 相映成趣 ,红得热烈,绿得清新,冬日里喝上一口,烦恼也随热气 扩散出去 。

滕州羊肉汤,“清汤派”也有浓情。

摄影/孙媛

陶碗里,刚盛出的羊汤还 微微沸着 ,大块的 羊肉 浮泛其间, 喧腾而热闹 。炖的软烂的白菜如 玉石般滑润 ,透明的 粉条 缠绕着肉与菜,诉说着 味道的羁绊 。嗞上辣椒油 怦然作响 ,米醋还未及将乳白的汤汁染色,稍一搅拌, 激发 出来的香味宛如 分子冲锋 , 直入鼻腔 。

山东家常羊肉汤,喧腾热闹的团圆味。

摄影/穿着高跟鞋扫大街

以上三个场景,分别是 单县羊肉汤 、 滕州羊肉汤 、以及山东 家常羊肉汤 ,带给我们的味觉与视觉体验。在山东,吃羊有 无数种打开方式 ,仅 羊汤流派 就有几十种。山东人吃羊的历史,更是 横跨数千年 。齐鲁大地 平坦广阔 ,风物民情 十里不同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羊,一部山东人吃羊的 历史 ,就是一部山东羊羊 地图 。

食羊之于山东,是徜徉在历史画卷里的 文化拾遗 ;是游走于齐鲁大地上的 风物写真 ;是蒸腾着烟火气息的浓浓 亲情希冀 ;是“ 为生活加把劲 ”的健康理念追求;是 团圆中国年 的美好生活愿景。

看了山东羊的前世今生,

你就知道山东人有多爱吃羊!

春秋 时期,鲁国的 大年初一 ,是在浓浓的羊味中度过的。每年这一天, 鲁国国君 都要带着一只羊到 祖庙祭祀 (古称 “饩羊” ),再和群臣开个 “年终总结大会” 。

山东潍坊羊倌,古城夕阳牧羊曲。

图/视觉中国

到了 鲁定公 时,祭祀和“年会”都取消了, 孔子 的“MBA”学生 子贡 从商业角度考虑, 饩羊 干脆也取消算了,孔子却连连摇头:“ 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

一只小小的羊,在孔子那里,成为 周礼的象征 ,绝对不能省!更有意思的是,近年 海昏侯墓 出土的 孔子屏风 ,记载了孔子 年龄 ,数据显示孔子生肖也 属羊 !

山东羊的部分品种,刷新了对羊的认知。

制图/九阳

孔子的前辈兼鲁国老乡、我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左丘明 ,在他的 《左传》 和 《国语》 中,也有羊的趣闻——

齐桓公 在葵丘会盟诸侯,周天子“从前方发来 贺信 ”,是一块 羊肉 。

鲁国权臣 季桓子 ,在自家打井时发现了个 “盲盒” ,里面是一只 小羊 。

鲁定公的“年会”,齐桓公的“贺信”,季桓子的“盲盒”,山东羊在中国历史的 初舞台 ,带着 喜感 。

一幅能把人看饿的地图。

制图/邵天瑞

到了 汉武帝 时,山东地区又流行起了 “斗羊” 。 主父偃 到齐国封地施行 “推恩令” ,胶西王刘瑞和城阳王刘顺 划界不清 ,便用 黑山羊 和 白山羊 沙滩对垒的方式,来解决 领地争端 。

而到了 三国 时期, 曹操 和 袁绍 争雄,把 曹州 (今菏泽地区)作为根据地,有一次曹操吃了败仗,领着大家 “复盘” 的时候,受到了 牧童斗羊 的启发,从此开始了 “逆袭” 之路。

有了 “曹老板” 的先行示范, 鲁西南地区 浩浩荡荡盛行起了斗羊风潮。到了 唐代 ,李延寿的 《北史》 中,还有鲁地 正月斗羊 ,引起 “古惑仔” 群殴的记录。如今,斗羊已经是鲁西南地区的 风物民俗 ,是 春节庙会 少不了的娱乐项目。

山东聊城斗羊大赛,羊羊就要斗志昂扬。

图/视觉中国

而在近代史上,山东羊不但能拿来斗,还能投入 真实的战斗 ,被写进了 “经典战例” 。

1925年, 郭松龄 联合 冯玉祥 ,与 张作霖 的奉军交战,战事久久打不开局面,冯玉祥的 “十三太保” 之一、山东军阀 韩复渠 “急中生智”,何不效仿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田单 的 “火牛阵” ?

于是,韩复渠和冯玉祥的 “五虎将” 之首、“主教将军” 张之江 一合计,选了 三百头公羊 ,尾巴拴上点燃的麻絮,组成 “火羊阵” ,冲击张作霖的奉军。结果可想而知,白白给对方送去一顿丰盛的 羊肉大餐 。

山东枣庄,一大波羊羊向你袭来。

摄影/郑舟

奉军 李景林 部乐成一团,扔过来 传单 ,表示可以暂时停火,请韩、张来 赴羊肉宴 。不按套路出牌的“火羊阵”,把当时在场的冯玉祥苏联军事顾问 普里马科夫 都看傻了。

作为古代重要的 生产资料 ,山东的羊能没事拿来斗斗,证明 数量 不少。北魏时期,山东寿光籍的农业“大V”、高阳太守 贾思勰 ,在他的 《齐民要术》 中,专门有一章写养羊,动辄就以 “千口” 为单位,口气十分 豪横 。

贾太守 的养羊章,蕴藏着当时的 流量密码 ,放到今天,可以翻译成“ 牧羊人 的自我修养”“如何正确地 薅羊毛 ”,以及“ 正月出生 的羊是天选之子”,妥妥有 “爆文” 潜质。

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山东自古以来 养殖羊业 发达,与山东的 地理条件 密不可分。

临沂蒙阴风光,抢镜的总是羊羊。

图/视觉中国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有适宜羊生长的环境,是产量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 养羊大省 。山东的养殖羊 品种很多 ,本土的优良品种有济宁青山羊、莱芜黑山羊、鲁北白山羊、黄淮白山羊、小尾寒羊等;引进的也有夏洛莱羊、德克塞尔羊、无角陶赛特羊、波尔山羊等,此外,山东的 肉羊养殖基地 也是全国最具规模的。

羊肉品种多, 吃法也多 。提到山东人吃羊,还是绕不开 贾思勰 的 《齐民要术》 。前面说过贾太守专门为养羊写了一章,实际作为 资深吃货 的老贾,羊肉做法也专写了一章,里面有羊肉酱、羊肉脯、羊肉羹、腊羊肉、蒸羊肉、糟羊肉、炮羊肉……邻居家小孩都馋哭了。

向左滑动

烤羊排、腊羊腿和煮羊肉。

图1摄影/王好好 图2/图虫·创意 图3摄影/ 黄三角早报-东营吃货团

山东人吃羊不但有 历史传统 ,还有 文化基因 。书圣 王羲之 是山东琅琊人。有一次想吃羊肉了,便随手写了张 便条 吩咐家厨出去买羊,结果留下了书法真迹 “羊肉二斤” 。虽然后来这张便条因为种种原因 散佚 了,王羲之的 “吃货” 形象是没跑了。

王羲之的山东老乡、清朝文学家 蒲松龄 ,把对吃羊的 “碎碎念” 写进了诗歌。有一年冬天,他的好友请他吃羊肉,结果因为大雪未能成行,便写了一首 《戏作烹羊歌》 :“故人 烹羊期初七 ,开函忻忻动颜色。突然天阴雪崩腾,路滑雨湿行不得。”

第二年冬天,老友再次请他吃羊,结果 又遇大雪 ,这次蒲松龄为了那口肥腴, 冒雪赴宴 ,也是拼了:“去岁烹羊曾大雪,今岁 大雪仍烹羊 。冷风肌粟道途没,口腹将殉身欲僵。”

山东羊肉汤,凛冬的一抹阳光。

摄影/小泽

不知道蒲松龄好友请他吃的,是不是羊肉汤。反正山东的羊肉汤,粗略统计就有 二十多种 ,几乎每个 县市地区 都有代表性的羊肉汤,比如巨野罐子汤、单县羊汤、成武羊肉汤、枣庄羊肉汤、西集羊肉汤、滕州羊肉汤、费县羊肉汤、蒙山羊肉汤……全羊汤也是 异彩纷呈 :沂水全羊汤、临朐全羊汤、盐窝全羊汤、莱阳全羊汤、文明全羊汤……一个月每天喝一种,都不带重样的。

山东羊肉美食,

洋溢着浓浓的中国过年文化

山东人的 新年 ,没有羊是不完整的。济南人过年会吃 名士多烤全羊 ;德州人过年,会吃羊血做的 羊肠子 ;临清人的年味,少不了一碗 热羊肚 ;枣庄人回家过年,必喝上一碗 西集羊肉汤 ,或者来一盘 小炒羊肉渣 。而潍坊人过年,要吃 临朐全羊宴 ,以全羊入菜,有127种之多。

临朐的沂山黑山羊全羊宴,有羊汤喝才滋润。

摄影/黄三角早报-东营吃货团

桌子上, 满满登登 摆着各种“羊菜”:红烧羊蹄,清烩羊排、爆炒羊腰、拌羊心、溜羊肚、蒸羊肺……热的冷的、汤的干的、清淡爽口的、浓油赤酱的, 各种烹饪方式 ,将一只羊安排得明明白白,让食客宛如掉进一个羊肉美食的 万花筒 。

山东的 春节大集 ,往往支起几十口 露天大锅 炖羊肉,在乡村土路两旁一字排开, 肉案子 上刚出锅的羊腿、羊排、羊肝、羊肠、羊血……码得高高的 像座小山 ,可以喝汤、可以烩饼,任君选择。说 香飘十里 都不夸张,那锅里沸腾的 人间烟火气 ,比 钟鸣鼎食 不知热闹了多少、浓郁了多少。

大集上的羊肉汤,是露天的豪放。

图/视觉中国

山东人的 年夜饭 , 羊肉胡萝卜水饺 是必须的,咬一口, 粉水晶 一般的瘦肉粒, 汉白玉 一般的肥肉丁, 寿山石 一般的胡萝卜, 翡翠 一般的香菜碎,一口 爆汁 ,一滴 入魂 。

过年的餐桌上有 好羊肉 ,自然少不了 好酒 。来看看古代文人怎么形容“ 羊肉就酒,越喝越有” 的——

“ 羊肉千斤酒百斛 ,令君马肥麦与粟”,这是西晋女诗人 苏伯玉妻 的诗句。苏伯玉出使蜀地久久不归,身在长安的妻子日思夜想,就在 盘中写诗 ,一圈圈一圈圈,都是想念的轨迹,后人称为 “盘中诗” 。

一碗碗羊肉汤,美味的“调兵遣将”。

摄影/李浩

文学史 上最早的羊肉与酒的搭配,竟然出自女性之手,而且是一首 企盼团圆 的思念之诗。用千斤的羊肉形容 思念的深重 ,用百斛的美酒象征 想望似水长流 。

如果说苏伯玉妻的诗句是羊肉与酒组的 婉约派“CP” ,那么宋代 汪元量 的诗,则是 豪放派 的“羊酒配”:“ 辘轳引酒 吸长虹,金盘堆起 胡羊肉 。”

诗人饮酒 气贯长虹 ,无色的酒在光线下 焕发 出彩虹的七色光彩,粉嫩的羊肉在金色的盘子里也是 “金粉世家” 啊! 酒神的狂欢 在这里也是颜色的狂欢。

乡愁都在酒里,香稠都在汤里。

图/视觉中国

这首表面热闹的诗,实际也是一首 男人的思乡曲 。元灭南宋后,汪元量把 对故土的思念 ,也都写进了诗里。

实际上,羊肉配酒,不单是古典文化意义上的 慰藉乡愁 ,从现代 饮食健康 理念讲,羊肉和酒也是黄金搭档。现代人在外 为生活努力打拼 ,而温补的 羊肉 和养生的 劲酒 的双重加持,是 “为生活加把劲的” 与“对健康生活的向往”的 双向奔赴 。

,时长 02:51

而关于羊肉配酒的私人 温馨回忆 ,也仿佛伴着舒曼的 《童年即景》 BGM(背景音乐)声,从脑海中缓缓浮现出来——

小时候,每到冬天,就盼望着 姥姥 熬的羊肉汤。姥姥是山东人,离家五十载,她的羊肉汤里熬煮的,是那个 年代的乡愁 。姥姥的羊汤很简单,一定要 山东产的羊肉 ,和大白菜一起熬汤,等到羊肉酥烂,白菜的也失去了 “倔强” ,羊的鲜沁入每一根 植物纤维 里。

羊汤出锅后,浇上姥姥自己炸的 辣椒油 ,再淋上 九度米醋 ,汤的 肥腴 ,辣的 通透 ,醋的 酸爽 ,都融合在一起,吃得我 大汗淋漓 。看着窗外飘着 雪花 ,就像一只只 微型绵羊 ,在 冬夜的草场 上一拥而下,落进 寒冬夜行人 的衣领。他也心心念念着家里的羊汤吧?

山东家常羊肉汤,喝出团圆的美好盼望。

摄影/穿着高跟鞋扫大街

而到了 新年 ,姥姥的羊肉汤也成为餐桌上 当仁不让 的主角, 翘首以盼 的不止小孩子们,一年难得聚一次的大人们,先在小酒盅里倒上 劲酒 ,碰杯言欢。 琥珀色 的酒体中,倒映着大人们 讨论年景 的笑脸。

碗里羊汤 热气喧腾 ,杯中酒花 溅起涟漪 ,长辈们一口羊肉、一口劲酒地 畅叙 着,用未改的 山东乡音 抒怀:“这才 嘚劲儿 !”等我后来长大,才领悟到那一口酒里,是 火辣辣的生活 ,是 为生活加把劲儿 的期待。

回家,真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