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将于三月初召开,届时,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汇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在过去的这一年,代表们、委员们都是如何履职的,他们在基层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发现了哪些问题?将要带到全国两会上的议案提案,又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系列报道《团结奋斗 忠诚履职》,一起见证代表委员们的履职工作。
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一直持续关注职业教育发展。过去五年,提交的多件提案均获得办复部门高度重视。今年的两会召开在即,作为一名连任的老委员,许玲将目光投向了技能人才供需生态的构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强国建设需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几日,许玲走访多家制造业企业,听取生产一线对人才的切实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你们企业现在在发展过程中对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在招工过程中情况怎么样?
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 赵虎:如果说要在学校招到直接能用的人,那是不现实的。在学校只能完成理论的教学,最后的技能培养是在企业完成的。
在调研中,许玲感受到,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职业教育的痛点。而随着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出现了新的增长点。许玲认为,要同时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就要在优化人才供需关系上下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随着现在企业的升级转型,对高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对职业教育要更加细分地进行生态系统的均衡和优化。在供需的生态平衡里面,企业既是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这时候企业已经把自己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这个就是产教融合最根本的本意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今年,许玲的提案聚焦在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的落实上,她建议各省级政府牵头落实新职教法,出台对产教融合落实情况的量化实施细则,真正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一部法律的落实需要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主动,对细则的推动落实要更加沉下来,要更加有操作性,对企业组合拳式的优惠政策要落到具体的企业身上。从省级市级到区一级,从工信到人社到教育,从行业协会到各类各层级企业,我觉得是一个全面的对职教法的落实。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许玲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持之以恒地提了5年的提案。2022年10月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颁布实施,这是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性举措,也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这个方面我自己还是做了一点点贡献。当时我们在提案里面是提了这个文件,后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非常重视,我也参与了国家“双师型”职教师资标准的建立。在去年教育部发布了“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的标准,第一次有了国家标准。
五年来,从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试验区平台搭建,许玲一步一个脚印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建言献策,她的提案也一次次被相关政策吸纳。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因为和本职工作履职相结合,和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大的需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献出务实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