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广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全省多项生态环境指标达近年最好水平,其中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优,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同时,多个重点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用时压缩至历年最短。

超九成国考断面水质优良


(相关资料图)

当前,广东已经转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阶段。

全省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逐一制定25个重点攻坚断面治理方案,并建立“流域+区域”的水环境整治合作协调机制,组织技术团队开展一线排查、驻点巡查和技术指导等,推动风险断面达标攻坚。

截至去年底,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是近年来地表水水质最好水平,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目标。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7%,继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全省饮用水源保护也不断提质,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比例为94.3%。

水更绿,天更蓝。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以19微克/立方米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

这得益于广东坚持源头治气,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出台固定源VOCs控制排放标准及11个相关技术规范,深度治理涉VOCs排放企业2139家,加强涉工业炉窑企业分级管控等。

同时,去年广东针对臭氧污染进行精准会商研判,省生态环境厅自去年9月14日启动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攻坚期间全省减少超标194城次,AQI达标率从9月单月的60.8%回升至12月单月的99.5%。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项目落地。会上介绍,去年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广东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用时在去年压缩至历年最短,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投资额、规模、数量为历年之最。

为服务经济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优化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出台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去年全省共审批项目环评超1.3万个,涉投资总额超2万亿元。并全力支持27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落地,创新实施环评办理承诺,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确保102个签约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同时,全省完善制度为项目选址、落地服务,从源头规避环境问题,为1万多个项目提供选址等辅助预判。

另外,全省聚焦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开展碳监测试点,持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金额56.3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同时广州南沙新区和深圳福田区成功申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关键词: 重点项目 生态环境 平均浓度